摘要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社员秘密聚会,在一份分田到户大包干的字据上按上鲜红的手印(或印章),这是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的合同书,这张契约就这样载入史册。此件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将该文物备份保存和用于替代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该件文物进行了复制,复制工艺主要采用传统手工复制技艺,力求真实地还原文物的本来面貌。文章对复制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和阐释,旨在为文献复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7期52-56,共5页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基金
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3-dchrcpyzz-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吕雪菲,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手迹文物临摹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