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是由HCV感染引起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中丙肝病例报告数以平均每年21.5%的速度逐年增长[1],从2012年开始,该系统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数超过20万例[2]。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虽已大幅提高丙肝病例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但也普遍存在错误报告问题[3]。2018年8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新版《丙型肝炎诊断(WS213-2018)》[4]标准(简称新标准),已替代2009年6月15日颁布实施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5],新标准明确规定了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分类和病例报告等相关内容。为了解新标准实施后广西丙肝病例报告质量,对2019-2022年广西丙肝病例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出处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918,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7136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孟琴(198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Email:21140376@qq.com;并列第一作者:吴秀玲(196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Email:330731068@qq.com;通信作者:朱秋映,Email:zhuqiuying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