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画的核心是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同时,意境营造让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有了本质区别,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画表现的意境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和美学规律的把握,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审美取舍、概括、变化和提炼物象,使之符合艺术需要,体现出自然之神。意境来源于生活,融合了情与景、形与神。中国画意境不仅是对景物外在形态的表现,更是对景物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和精神实质的表现。在描绘景物时,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意境也不是单纯的情感或情绪,而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中国画家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使用托物抒情的方法,使之与景物相得益彰,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意境体现了虚与实,有限与无限,中国画意境不拘泥于物象的视觉真实,而是追求物象的意象真实。因此,中国画家在构图时讲究画面虚实相生,留白适度,使画面产生幽深淡远的效果。在用色时,注意明暗相辅,层次分明,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在用笔时,变化无穷,神韵无限,增强画面的灵动活泼之感。中国画意境是中国画创作中最难以捉摸也最具魅力的部分。它既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体现,又是中国画家个性风格的展示。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画意境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作者
刘一鸣
徐文生
Liu Yiming;Xu Wensheng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8期124-126,共3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简介
刘一鸣(1999-),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通讯作者:徐文生(1966-),男,山东青岛人,学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