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方面以“现实世界的经济学”自居,聚集了大批信众,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松散的联盟,广泛的主题”,内部紧张关系使其备受诟病。面对2008年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内讧走向团结一致,团结在拯救资本主义的使命之下,从专注于相互攻讦转向聚焦于探索经济发展之策。“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是对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综合运用内部各流派方法、理论、模型,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应对方案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总称。我们之所以把这种经济学冠以“工资导向复苏”的名称,是因为它把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资停滞和收入分配恶化,把工资停滞视作经济复苏的根本障碍,主张重构工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新阶段的“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具有政策导向性强、理论分析深入的特征,对于2008年以来同样受经济增长下行困扰、致力于探索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具有启发意义,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以实际工资上涨为基础的消费驱动增长模式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
刘文超
李辉
Liu Wenchao;Li Hui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7,281,282,共1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JL005)。
作者简介
刘文超,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李辉,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