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分阶段健康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自然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健康干预,观察组产妇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给予分阶段健康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评价两组产妇情绪变化、盆底肌功能障碍临床症状、盆底肌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SDS和SAS评分[(48.04±2.47)分、(45.57±3.73)分]均低于对照组[(51.63±2.36)分、(48.64±4.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1.955,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给予初产妇分阶段健康干预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分娩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盆底肌康复锻炼效果,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提高初产妇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6期3117-3121,共5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缪彩华,E-mail:15080421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