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公猪月龄、栏舍类型及早期跛行、蹄部损伤、骨密度、血清Ca和P含量等因素与公猪肢蹄病发生的关系,解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收集2021年11月份952头杜洛克公猪的品系、血统、月龄、猪群类型、供种猪场、栏舍类型等基础信息,检测公猪跛行评分、蹄部损伤评分、骨密度、血清Ca、血清P含量。追踪公猪后续一年内的淘汰情况,以620头未淘汰公猪和147头因肢蹄病淘汰公猪为分析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952头杜洛克公猪在一年内有332头公猪被淘汰,其中,肢蹄病(147头,44.28%)是导致公猪淘汰的最主要原因。单变量Logistic回归法初步筛选到供种猪场、品系、血统、年龄、跛行评分和蹄部损伤评分因素均与公猪肢蹄病淘汰有关。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上述多个因素中筛选到显著影响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因素为月龄、跛行和蹄部损伤因素。其中,60月龄以上公猪相较于24月龄及以下(OR:0.24;95%CI:0.06~0.92)、25~36月龄(OR:0.22;95%CI:0.06~0.85)和37~48月龄(OR:0.05;95%CI:0.01~0.34)公猪发生肢蹄病淘汰的风险显著提高;早期评判为重度跛行和重度蹄部损伤的公猪相较于无跛行(OR:0.17;95%CI:0.07~0.42)、轻微蹄部损伤(OR:0.32;95%CI:0.14~0.70)和中度蹄部损伤(OR:0.35;95%CI:0.17~0.75)的公猪,在后期发生肢蹄病淘汰的风险显著提高。综上,月龄、跛行和蹄部损伤是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公猪生产中及时查验肢蹄健康情况并对症诊治,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策略,对降低公猪肢蹄病淘汰率和提高其种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42,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CARS-36)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No.2022BBA0056)。
作者简介
吴英慧(1993-),女,山东菏泽,博士,主要从事公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研究,E-mail:wuyinghui@mail.hzau.edu.cn;通信作者:彭健(1964-),女,湖北恩施,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种猪生产管理和营养调控研究,E-mail:pengjian@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