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和微循环对镰状细胞病贫血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镰状细胞病贫血的患儿60例,将患儿分为贫血无其他临床症状组(简称无症状组)30例和贫血有其他临床症状组(简称有症状组)30例。全部患儿均在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前抽血。用ELISA测定黏附分子[E-选择素、P-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促炎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结果有症状组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为(8.27±1.95)×10^(9)/L,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6.25±1.8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组的E-选择素、P-选择素、VCAM-1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组比无症状组IL-1、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P-选择素、VCAM-1)、促炎因子(IL-1、IL-6、TNF-α)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三者联合监测可能对临床症状的出现和提前干预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出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Fujian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