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宫颈机能不全(CI)是导致孕产妇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识别和预测宫颈机能不全,并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或进行干预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改善母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I相关预测因素众多且预测能力有所差别,病史方面主要包括第二产程延长史、产次、早产史、急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操作史、种族、宫颈手术、阴道炎、辅助生殖技术等,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宫颈长度测量、超声宫颈弹性成像、宫颈核磁共振检查、宫颈分泌物检查和其他生物学指标,其中最重要且最常用的指标为宫颈长度测量,将以上不同因素相结合能更好地评估宫颈机能,从而提升对CI及相关早产的预测。本文就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回顾,综合阐述CI的预测因素,希望通过对其预测因素的梳理,为临床提供识别高危人群的整体思路。
出处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基金
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科技重大专项(No:2019SK1010)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No:2020SK2072)。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张卫社,Email:zhangweish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