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伤寒论》六经郁热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郁热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并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完善。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六经为主线,由于六经的气血阴阳寒热各有不同,因此郁热在各经的具体表现也不同,仲景根据各经变化,灵活运用宣、清、下等法进行治疗。太阳卫表为寒闭不得开,治以发汗解表;阳明里热炙盛,治以清下里热;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少阴为三阴之枢,治以透达郁阳;厥阴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治以发越郁阳,清肺温脾。文章通过探讨《伤寒论》六经郁热的病机、治法、方药,以期为当今临床治疗郁热类疾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出处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19-21,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郁热 伤寒论 六经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桂丽,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医临床基础专业;通讯作者:阚俊明,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E-mail:394327974@qq.c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艾军.温病病机理论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20-21. 被引量:6
  • 2艾军.论温病证治之热、郁、瘀[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9):3-4. 被引量:15
  • 3曾江涛,肖卫云.张小萍治疗消化病应用对药举隅[J].江西中医药,2006,37(10):5-6. 被引量:10
  • 4张介宾.类经(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162.
  • 5李东垣撰.文魁,丁国华整理.兰室秘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
  • 6柯韵伯.伤寒来苏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0.
  • 7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 8朱震亨.丹溪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34.
  • 9王庆国.伤寒论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 10尤怡.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83.

共引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