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遗”引入高校数字媒体美育教学模式研究——以上海松江皮影为例 被引量: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roduced into Digital Media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Songjiang Shadow P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数字媒体专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艺术学科,数字媒体教学在中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跨学科、跨媒介的特点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表达,但在数字媒体美育教学中,重技术、轻创作的教学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与平面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传统美育意识亟待强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内容源泉。基于此,文章以上海松江皮影为例,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将“非遗”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引入高校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在教学和创造中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守护的自觉,是未来数字媒体教学的新方向和基础思想。数字媒体教学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形成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作品,为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 包为跃 张弘 Bao Weiyue;Zhang Hong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65-68,共4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非遗’文化引入高校数字媒体美育教学模式研究——以上海松江皮影为例”成果,项目编号:C2022181。
作者简介 包为跃(1984-),男,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交互媒体艺术;张弘(1989-),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 3[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 4[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5[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6[苏]苏霍金.艺术与科学[M].王仲宣,何纯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 7[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M].胡泳,沈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8高宣扬.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七)--当代视觉艺术与语言及其风格[J].美苑,2009(3):4-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