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发生造口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瑞慈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接受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发生造口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造口缺血率为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造口缺血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造口类型、腹腔压力、手术类型和造口直径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造口类型(袢式)、腹腔压力(高腹压)、造口直径(≤2指)及手术类型(急诊)均是行预防性肠造口术的患者在术后发生造口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造口类型、腹腔压力、手术类型和造口直径均是影响行预防性肠造口术的患者在术后发生造口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造口构造和类型来预防或减少术后造口缺血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
施云云
瞿晶晶
陆信燕
SHI Yunyun;QU Jingjing;LU Xinyan
出处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作者简介
施云云(1988.05-),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胃肠外科护理;通信作者:陆信燕,E-mail:2575606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