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脑电双频指数与心肺复苏质量指数评估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评估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66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8例)和预后良好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BIS和CQI水平,分析BIS、CQI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BIS和CQ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急性心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IS、CQI及GCS评分高是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入院时APACHEⅡ评分高是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IS、CQI、入院时APACHEⅡ和GCS评分对判断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BIS、CQI与心肺复苏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监测BIS与CQI有助于判断不良预后风险。
作者 卢峰
出处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Doctor
作者简介 卢峰,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相关疾病的诊疗。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124

共引文献15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