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乐府诗学“事”义命题的生成与内涵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汉书·艺文志》针对汉乐府所采歌谣提出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经典性命题,其生成吸纳了先秦两汉丰富的诗、乐观念与话语资源,《乐记》《毛诗大序》“心动”“感物”,以“事”论风、雅等的诗学表述,刘向论“感动”以及班固的求实征实观念,都可能对此说产生影响,或与之存在互通关系。“感于哀乐”揭示诗情的生发与触动之因,突出人心和情感的力度;“缘事而发”解释诗情落实、据事而作的特点,倾向诗、事的实质性合一,以发挥“观风俗,知薄厚”的功能。这一诗学命题与汉乐府实际创作之间存在距离,文本中的“事”更具多样形态。唐人倡导新题乐府、新乐府而提出“即事立题”“为事而作”,“事”义内涵有所收缩,从较宽广的现实社会风俗之事聚焦于时政之事。乐府诗学中的“事”义命题,指向诗、事关系,是对古典诗学、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贡献。
作者 王志清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Academic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采诗制度与采诗活动研究”(20XJA751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中国古代采诗研究”(21FZWA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志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4

  • 1韩经太.传统“诗史”说的阐释意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9(3):169-183. 被引量:15
  • 2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 3王国维.《释史》,《观堂集林》第一册,中华书局,1959年.
  • 4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12.
  • 5朱熹.诗集传[M].上海:中华书局,1958.
  • 6何文焕.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1..
  • 7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 8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83年版..
  • 9钟嵘.诗品[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 10章学诚.文史通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