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较大,产业链与供应链格局需重新调整。“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即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在中国-中南半岛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也涉及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问题,但其融合程度不够,仍需提升。因此,立足于中国-中南半岛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域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发展的现状。并结合RCEP相关条款阐述信用、成本、关税等要素对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的促进机制;其次,总结了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过程中存在产品研发设计滞后于国外消费市场最新变化、跨境供应链企业与环节信用体系难建立等问题;最后,提出在RCEP条款下建立融合机制的对策建议。
出处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8-163,共6页
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962037,71562036)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201AT07003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9026)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JS140)
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
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YH2020-C13)
云南师范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hhkc31):统计学。
作者简介
李富昌(1981-),男,汉族,广东乐昌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包燕娜(1995-),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通讯作者:胡晓辉(1981-),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