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滴眼液使用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滴眼液使用过程中滴眼液瓶口、瓶内感染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使用滴眼液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使用的80瓶滴眼液纳入研究,并根据滴眼液种类分为两组,A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2例,B组(玻璃酸钠滴眼液)38例。两组滴眼时间、次数及存放条件相同。于治疗后第1、7、21天每日下午3点进行瓶口取样、瓶内取样及培养。对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瓶口污染及瓶内污染率,并分析鉴定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天瓶口均无污染,A组治疗后第7,21天瓶口污染率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1、7天瓶内均无污染,治疗后第21天B组出现污染5例,A组瓶内无污染,A组瓶内污染率低于B组(13.16%)(P<0.05)。按照瓶口微生物菌种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毛霉菌、芽孢杆菌,瓶口污染微生物最常见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瓶内主要为毛霉菌。且A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滴眼液使用过程中发生瓶口污染率较高,而瓶内污染率较低,且瓶口感染微生物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瓶内污染微生物主要为真菌。
出处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746-748,共3页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基金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AD32179)。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于丹丹,Email:ydd83553@I63.c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93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