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文化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基石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考古学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极大丰富了研究资料,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将我们的研究引向深入。
作者
岳峰
机构地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处
《文物天地》
202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CULTURAL RELICS WORLD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发掘
古代文明
飞跃性
改革开放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张碧波.
中华古史上的玉器时代——中华文明探源之一[J]
.学习与探索,2006(4):154-158.
被引量:5
2
卢建英.
关于“玉器时代”的再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48-51.
被引量:3
3
林华东.
“玉器时代”管窥[J]
.浙江社会科学,1996(4):45-48.
被引量:7
4
谢仲礼.
“玉器时代”——一个新概念的分析[J]
.考古,1994(9):832-836.
被引量:6
5
安志敏.
关于“玉器时代”说的溯源[J]
.东南文化,2000(9):31-33.
被引量:10
6
白云翔,顾智界.
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J]
.考古,1992(6):526-549.
被引量:41
7
邵望平,汪遵国.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J]
.东南文化,1993(1):1-17.
被引量:38
8
钱玉趾.
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及文字初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2):125-130.
被引量:7
9
余杭县出土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陶器刻划符号[J]
.东南文化,1991(5):182-184.
被引量:16
10
吴汝祚.
舞阳贾湖遗址发掘的意义[J]
.中原文物,1991(2):1-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田名利.
凌家滩墓地玉器渊源探寻[J]
.东南文化,1999(5):18-29.
被引量:24
2
涂白奎.
释“巫”[J]
.华夏考古,1997(1):89-92.
被引量:8
3
黄翔鹏.
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J]
.文物,1989(1):15-17.
被引量:90
4
戴尔俭.
玉器时代献疑与美感探源[J]
.东南文化,1992(2):100-107.
被引量:4
5
林华东.
“玉器时代”管窥[J]
.浙江社会科学,1996(4):45-48.
被引量:7
6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1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
[1]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30.
8
[1]河南省博物馆,等.文明探源:考古与历史的整合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5-12-09(4).
9
[5]赵从苍.汉水上游早期文明进程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6-04-21(7).
10
[6]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R].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2.
共引文献
135
1
李荣有,李保江.
史前遗存揭示乐-图-文三位一体艺术史著述范式[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195-228.
被引量:1
2
李井岩.
查海文化与苏秉琦学术思想关系研究[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9(1):15-19.
3
曹峻.
近40年来良渚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东方博物,2019(4):22-29.
4
汪清,韩中敏.
汉字起源的技术与社会条件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43-48.
5
田名利.
凌家滩墓地玉器渊源探寻[J]
.东南文化,1999(5):18-29.
被引量:24
6
李明斌.
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遗存初步研究[J]
.四川文物,1999(3):36-46.
被引量:5
7
缪雅娟.
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9(2):4-11.
被引量:1
8
蒋成,李明斌.
四川温江县鱼凫村遗址分析[J]
.东南文化,1998(4):15-25.
被引量:11
9
郭智勇.
浅析陶寺文明形成的推动因素[J]
.沧桑,2007,0(2):19-21.
被引量:1
10
李红日,张凤霞.
虞舜居于蒲坂 即帝位于平阳考[J]
.晋阳学刊,2004(5):105-10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邓晴晴,施光海.
西藏“雪绒石”岩石学特征研究[J]
.地质论评,2023,69(S01):26-28.
被引量:1
2
张进江,杨雄英,戚国伟,王德朝.
马拉山穹窿的活动时限及其在藏南拆离系-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形成机制的应用[J]
.岩石学报,2011,27(12):3535-3544.
被引量:64
3
施光海,刘迎新,袁野,赵欣,刘琰,宋双,张睿.
论宝玉石成矿作用与宝玉石矿床学[J]
.地学前缘,2017,24(6):142-151.
被引量:12
4
孟冬青,葛长峰,李怀永.
北京房山大石窝地区汉白玉特征及成因探讨[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7(4):33-37.
被引量:3
5
王铭颖,施光海.
从宝玉石学角度浅析玉雕俏色艺术[J]
.美术观察,2020(3):77-78.
被引量:5
6
吴福元,王汝成,刘小驰,谢磊.
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新突破[J]
.岩石学报,2021,37(11):3261-3276.
被引量:80
7
秦克章,赵俊兴,何畅通,施睿哲.
喜马拉雅琼嘉岗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的发现及意义[J]
.岩石学报,2021,37(11):3277-3286.
被引量:114
8
侯康师,王佳敏,胡方泱,杨雷.
希夏邦马峰地区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24,40(5):1527-1547.
被引量:5
9
陈智梁,刘宇平.
藏南拆离系[J]
.岩相古地理,1996(S1):31-5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施光海,邓晴晴,梅玉林,林伟,姜鹏飞,翟寒蕾,路雪扬,佟星.
藏南拆离系层状钙质硅酸岩岩石学特征、工艺性能及开发应用研究[J]
.岩石学报,2025,41(7):2525-2538.
1
“考古”百议[J]
.大众考古,2022(2):18-18.
2
易善锋,郭永建.
从百年党史的“五色”斑斓中汲取力量[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22(4):7-8.
3
施劲松.
中国考古学与世界古代文明图景[J]
.历史研究,2022(1):22-29.
4
毛梦囡.
用一首RAP,把科技史唱给你听[J]
.中国科技财富,2022(2):79-80.
5
潘玲,程小飞,袁希平.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J]
.当代水产,2022,47(5):76-77.
被引量:1
6
彭文娟,睡大宝(图).
来自6000年前的“上海”小猪[J]
.奇妙博物馆,2022(5):28-31.
7
文海.
毕节: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召开[J]
.人大论坛,2022(4):65-65.
8
苏天敏,张晓玮.
“张忠培与学术故宫”纪念座谈会纪要[J]
.故宫学刊,2021(1):449-455.
9
《古代文明》编辑部.
《古代文明》征稿启事[J]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2,16(2).
10
刘俊勇.
忆三位大连籍的考古、文物大家[J]
.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21(1):203-216.
文物天地
202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