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官修《明史》經過康熙時期纂修官初擬稿、萬斯同《明史》、王鴻緒《明史稿》、雍正時期纂修官修改稿等多種史稿,最終形成署名張廷玉監修之《明史》。通過分析各階段史稿對《梁夢龍傳》的修撰,呈現官修《明史》對人物傳記編纂的具體脉絡。在史料採擇上,纂修官廣搜史料,並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加以採擇。從《明史》成書的軌迹上看,梁夢龍傳記之内容有由繁至簡的趨勢,而諸稿之刊削修改各有特點。對傳主梁夢龍之評價,各稿並不一致,方象瑛史稿、萬斯同史稿持褒揚態度,王鴻緒史稿持貶低態度,萬邦榮史稿與張廷玉《明史》展現其優缺點,評價更爲客觀。這與纂修官的史識、史德不無關係。張廷玉《明史》文字簡明,對人物的評價力求客觀,這是值得肯定的。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明史》傳記編纂研究”(17CTQ0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陳潔,江蘇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