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滇南哈尼族节令古歌《四季生产调》的多样性感知与生态观照 被引量:4

The Diversity Perception Embodied in the Ancient Song The Tune of Four Season Production of Hani People in Southern Yun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活态生境中衍生的口头传统资源。梯田稻作农耕文明的衍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述互为生境,前者指向当地各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的再生产实践,后者表征稻作农耕族群的多样性感知与生态观照的善存之道。“百科全书”式的节令古歌《四季生产调》核心内容与稻作农耕节律、生产时序、物候历法、族群再生产、生态宇宙观,乃至山地民族的世界想像等密切关联。自然的启示录被具体稻作生境中日复一日从事人口与社会再生产实践的哈尼人所感知、解码,并转译成日常生活中的制度规束,《四季生产调》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跨种群多样性关系的映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国家叙事的继续编码与持续转译,为该节令古歌“标注”了“调值”,有助于地方经验在国家非遗叙事平台乃至世界遗产表意图式中找到它们的结构归位以及价值输出图景:它提供了彼此交互的多主体间自洽和合、多元共生、持续善存的一种地方参照系。
作者 罗丹 Luo Dan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2期133-141,共9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CMZ048) 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2020)“选择性亲和: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共生机制研究” 202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边屯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CX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罗丹,女,哈尼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70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