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中独有的结构,最初置于柱和梁之间的外端,用于承托房屋的荷载和增加出檐深度。中国古代凡是重要的建筑物都有斗拱,斗拱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周朝末年,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零星的记载。每个朝代的斗拱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斗拱的演变也是鉴别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发展到明清时期,其政治色彩愈加浓厚,装饰作用增强,逐渐成为显示建筑等级高低的标志之一。清东陵作为皇家陵寝,其建制有确定的时代特征,作为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案例,研究清东陵斗拱对于研究清代官式建筑有重要意义。同时,目前国内对于清代陵墓斗拱的研究非常少,本文的研究可以填补一部分研究空白,完善古建斗拱谱系的清代帝陵部分,形成对清代官式建筑斗拱更全面的认知。
出处
《河北画报》
2022年第4期189-191,共3页
Hebei Pictorial
基金
2020年度清东陵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研究专项项目“清东陵文献典籍资源库建设构想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DLWHYJ0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小翠(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