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考察自电影传入至1949年间澳门社会情境的几段转折,以及双轨持续发展的多数华人群体、少数土生葡人群体的文化活动及其与电影放映业的相互关联。为阐释逾半个世纪的澳门放映景观及特殊之处,特别是追溯华语影像和家国情怀如何在澳门特殊的时局中渐次加强,本文以历史年代学为方法,并在文献考证中着重阐述以下历史节点及维度:无声时代团体精英分别对于电影殿堂化的经营方式、有声年代包括"二战"战火带给澳门影业的影响、抗战结束后至1949年形成的放映格局。早期澳门放映业所呈现出来的兼容并蓄、灵活经营特征和母语、战争情结,是此地独具一格的流变特征。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Contemporary Cinema
基金
2019—2020年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G-19-030-F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罗乐,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