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放区后期文学阶段,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解放区理论界和创作界对“小形式”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主要原因在于“小形式”便于文学的普及,在为现实服务、发挥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方面能够成为很有用的工具。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小形式”的局限性,认为它难以表现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上缺乏更大的创造性,其意也主要在于通过艺术性的提高来更好地发挥文学对于现实的功利作用。这反映出了对文学工具性与艺术性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此外,他们对于“小形式”既有肯定又有批评的价值立场,也表现出在形式问题上以“小形式”和“大形式”的互补来营造解放区创作生态的思考和努力。无疑,这对于解放区后期文学形式上的多元并存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3,共8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区前后期文学的关联性研究”(18AZW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