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的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语音、语法、语义四个方面。本人将着重分析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发生变异的自身因素与使用的意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辩证看待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
作者
刘文良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6期16-17,共2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语言变异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刘斌志,周海镁.
21世纪我国青少年网络社交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2):107-111.
被引量:4
2
刘学云.
基于社会语言学下的汉语网络语言变异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143-145.
被引量:6
3
王彬.
“丧文化”视域下“我太南了”的话语生成与情感表达[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52-5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方楠.
“双面”人格在现实与虚拟社交空间的呈现——当代大学生人格异化探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1):106-109.
被引量:5
2
朱剑平.
简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42-43.
被引量:3
3
黄肖静,白冰.
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越轨行为[J]
.当代青年研究,2006(9):7-12.
被引量:3
4
聂衍刚,丁莉,蒋佩,刘毅.
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测验量表的编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3-8.
被引量:9
5
范松仁.
“慎独”伦理视阈中的大学生网络交往[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3):21-23.
被引量:3
6
李义军.
浅谈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63-165.
被引量:9
7
全莉娟,姚本先.
女中学生网络交往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78-82.
被引量:4
8
郭中然,姜国俊.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3):150-153.
被引量:8
9
黄少华.
网络社会学专题--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69-78.
被引量:22
10
李小元.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
.教育探索,2009(3):103-10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8
1
龚苏忆.
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探究及教育策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J]
.科学咨询,2020(33):57-57.
被引量:5
2
贾红红.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粉丝网络用语变异研究[J]
.长安学刊,2020,11(4):31-34.
3
罗梨,昝旺,何浩雨,何碧琼,张璨.
新媒体平台对新冠肺炎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8):971-974.
被引量:3
4
逯国利,常淼婷.
语言变异视角下新媒体流行语的探究——以《咬文嚼字》2016-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J]
.新闻传播,2022(1):13-16.
被引量:3
5
郑慧敏.
基于语言学的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22,13(7):138-140.
被引量:1
6
姜颖,宋静.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8):39-49.
被引量:2
7
孙婉,白文正,于丹.
信息时代下网络社交媒体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41(3):56-58.
被引量:2
8
黄妍.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意大利网络语言变异[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17):90-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杨洁琼.
网络流行语“老六”初探[J]
.汉字文化,2022(S01):233-235.
被引量:3
2
郑银芳.
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24-125.
被引量:22
3
曹丽萍,王继辉.
运用网络热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8):219-220.
被引量:1
4
黎治娥.
数字“六”小议[J]
.汉字文化,2003(1):9-11.
被引量:2
5
曹炜.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2-69.
被引量:134
6
柴磊.
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05,26(2):43-46.
被引量:42
7
郭风岚.
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15-19.
被引量:25
8
禹存阳.
基于新词新语的词语模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51-53.
被引量:10
9
许丹荔.
谈谈“连续统”的定义及相关问题[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2):51-52.
被引量:9
10
李东明.
现代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模式[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2):68-7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王超.
网络语言在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引导研究[J]
.中国培训,2022(2):109-111.
被引量:2
2
郑慧敏.
基于语言学的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22,13(7):138-140.
被引量:1
3
熊美林.
论网络流行语“六(6)”的语言变异[J]
.今古文创,2023(40):117-119.
被引量:2
4
王武园.
流行语“摆烂”的语用及来源探析[J]
.现代语言学,2022,10(5):1137-1142.
5
王戈,全克林.
新媒体文化下网络称谓语的变异特点探析[J]
.现代语言学,2023,11(8):3402-3407.
6
郑香妮.
方言影响下的网络流行语变异分析[J]
.现代语言学,2024,12(11):346-35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心语.
用网络热词讲新讲活高校思政课[J]
.新闻前哨,2023(5):73-74.
被引量:1
2
赵雅琪.
网络流行语的泛化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
.知识窗(教师版),2024(7):69-71.
3
侯怡璠.
网络用语“6”的语义演变分析[J]
.今古文创,2025(2):119-121.
4
李彦慧,赵平.
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社交网络用语的变异研究[J]
.现代语言学,2024,12(11):557-562.
1
田本娜.
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历程[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7(3):3-23.
被引量:2
2
陈小琴.
网络语言的生态语言学解析[J]
.汉字文化,2021(19):11-12.
3
彭建怡,吴湘宁,洪军,罗勋鹤,黄燕霞.
学术不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151-157.
被引量:3
4
龚骁.
虚拟竞技形态的实现[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4):79-83.
5
赵筱婧,王英杰,龚英.
地方高校毕业生心理状况及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查与研究——以百色学院信息学院为例[J]
.区域治理,2021(48):130-132.
汉字文化
2021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