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2011—2018年公立医院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公立医院生产效率进行估测,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未考虑社会职能产出会低估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各地公立医院生产效率在8年间有小幅增长,但增长的源泉不同,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助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均门诊费、参保人数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人均住院费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财政补助与生产效率之间不显著。为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应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应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对重症患者应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财政补助应建立"养事不养人"的补助方式等。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230,共12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我国公立医院补偿与激励机制研究”(19QM90)。
作者简介
陈振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西南昌330036);陈雪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21);通讯作者:李丽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江西南昌3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