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梅洛-庞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兼论与伊波利特的异质性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深入探讨梅洛-庞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及其在何种意义上与同时代思想家发生了理论碰撞,对理解两次大战期间法国思想界的理论图景具有重要意义。梅洛-庞蒂通常被认为是在伊波利特的黑格尔译著的影响下"开启"对黑格尔哲学的人类学解读的。事实上,梅洛-庞蒂接触人类学解读早于阅读伊波利特的译注,而且,梅洛-庞蒂与伊波利特的解读方式在阐释方式、理论资源和思想母题方面具有相当的异质性。在澄清他们思想的异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从梅洛-庞蒂本人的理论建构进程以及法国学界对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接受史两个角度考察他们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刘沛妤 维罗妮卡·法斯特林 Veronica Vasterfing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74,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河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拔培育计划项目“马克思‘二重性’概念的演变”(2018B41514)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二重性’概念的演变”(2018B41514)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201806710059)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18FZX05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沛妤,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江苏南京210098;维罗妮卡·法斯特林(Veronica Vasterfing),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哲学系终身副教授,研究方向:欧陆哲学研究。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