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有限的财力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教育规模。这反映在制度设计上,就表现为重取士而轻养士;另一方面,自宋代以降,家族要维护和提升其社会地位,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务使族中子弟致力于科举。科举文献如硃卷和同年齿录均有卷主的家族谱系部分。虽然简略,大致也能见出士人家族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婚姻缔结等情况。这些因素均与科举人才的养成存在着密切关系。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陇右乡贤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XTQ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尚敏,男,甘肃会宁人,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甘肃科举、教育与社会关系(兰州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