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室蔬菜秸秆切碎除虫深还田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被引量:
1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Straw Shredding and Worm-removing Deep Return Ke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当前温室土壤连年作业,导致土壤养分多寡不均匀、土传病原生物和化感自毒物质积累等问题,研究温室蔬菜秸秆机械化还田精确调控土壤环境技术,实现解决温室蔬菜秸秆病虫害影响土壤环境引发的病虫害二次爆发的问题,实现温室蔬菜秸秆切碎深还田,实现秸秆资源化,设施蔬菜绿色循环生产。
作者
于金虎
缪宏
余意
柴岩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装备技术》
2021年第4期13-13,17,共2页
Agricultur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关键词
病虫害
秸秆深还田
温室蔬菜
分类号
S224.29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丽娟.
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技术[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10(4):73-74.
被引量:4
2
付秀民,郝德刚,徐安乐.
蔬菜秸秆还田配套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8(12):173-173.
被引量:1
3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9):130-135.
被引量:11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徐秋芳,姜培坤.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84-87.
被引量:72
2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7
3
胡诚,曹志平,叶钟年,吴文良.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6,26(3):808-814.
被引量:95
4
唐涛,郝明德,单凤霞.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9-11.
被引量:69
5
张璐,张文菊,徐明岗,蔡泽江,彭畅,王伯仁,刘骅.
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646-1655.
被引量:114
6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373-378.
被引量:208
7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杨光立.
中国农田固碳减排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7):1755-1759.
被引量:22
8
路文涛,贾志宽,张鹏,王维,侯贤清,杨保平,李永平.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3):522-528.
被引量:175
9
李成芳,寇志奎,张枝盛,曹凑贵,吴海亚,梅金安,翟中兵,张丛德,魏坦雄,刘诗晴,夏起昕.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362-2367.
被引量:109
10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5):81-85.
被引量:119
共引文献
115
1
凌一波,薛颖昊,王家平,胡一民,张若宇.
近20年来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分析及综合利用探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30-139.
被引量:24
2
李雪利,叶协锋,顾建国,李彦涛,马静思,刘国顺.
土壤C/N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11,17(3):32-36.
被引量:62
3
崔正果,李秋祝,张恩萍,金忱,张玉斌,王洪预,崔金虎.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8,26(6):104-109.
被引量:21
4
许景钢,孙涛,李嵩.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2016(1):1-6.
被引量:105
5
史康婕,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程曼.
秸秆还田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83-88.
被引量:1
6
郭瑞华,靳红梅,常志州,王海候,孙小祥,沈明星,陆长婴.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4):727-733.
被引量:30
7
寿秀玲,吴静怡,周江敏,陈华林,代静玉.
水稻秸秆施用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与土壤CO_2排放[J]
.土壤通报,2017,48(5):1218-1225.
被引量:3
8
刘志伟,朱孟涛,郭文杰,郑聚锋,张旭辉,卞荣军,刘晓雨,程琨,潘根兴,李恋卿.
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的对比研究[J]
.土壤通报,2017,48(6):1371-1378.
被引量:25
9
刘慧屿,刘慧颖,娄春荣,华利民,张鑫,陈玥,何志刚.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风沙土玉米生育特性及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8,49(1):133-139.
被引量:5
10
邰继华,杨恒山,张玉芹,张瑞富,范秀艳,张丽娟.
秸秆还田对科尔沁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2):133-13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7
1
苏瑶,杨艳华,贾生强,喻曼,陈喜靖,沈阿林.
秸秆还田下的主要产地环境问题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6):711-717.
被引量:22
2
刘飞,添长久,路曦结,韩文兵,张翼,叶泗洪.
安徽省沿江地区棉秆还田种植模式对棉花苗期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19,46(11):20-22.
被引量:7
3
张平良,刘晓伟,曾骏,李城德,黄勇,郭天文,李锦龙,邓明瑞.
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20(5):66-68.
被引量:7
4
陈云峰,夏贤格,杨利,刘波,张敏敏,聂新星.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途径[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0(6):299-307.
被引量:61
5
陈婉华,袁伟,王子阳,周正萍,刘世平.
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1):54-58.
被引量:22
6
姜春玲,张晓英,刘艳香.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草害新发的影响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03-104.
被引量:3
7
李天娇,卓富彦,陈冉冉,李荣德,史爱民.
秸秆还田对玉米病虫草害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22,42(1):23-2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贾清彬.
秸秆还田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机制研究[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20):57-59.
1
赵占春.
创新方法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问题[J]
.IT经理世界,2019,22(9):27-27.
2
杨适齐,张晏培,蓝睿祺,王敬文(指导).
产卵相关TOR信号通路对蚊虫传病能力的影响[J]
.中国科技教育,2021(4):24-25.
3
李妍,吴楠,张新建,解诗雨,高贤彪,吴迪,冯磊.
短期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机械化还田潮土微生物多样性特征[J]
.农业工程,2021,11(5):64-70.
被引量:2
4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J]
.蚕学通讯,2021,41(2).
5
何明华.
南华系大塘坡组菱锰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新见解[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1):65-67.
被引量:1
农业装备技术
202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