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投射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是观察城市社会的绝佳视角之一。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司昆仑《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和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两种不同的家庭史与社会变迁研究著作,以及两者对小说的文本分析和不同运用,论述从家庭史角度介入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尤其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家庭变革及其隐含意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有助于对宏观社会结构变化的把握及其转型逻辑的具体洞察和体认,而家庭中的个人行为及微观生活描绘,亦可为政治动荡与社会剧变的宏大场景补充人性化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历史细节。相对于将家庭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将家庭当作一种研究社会变迁的切入点和观察路径,可能会更有成效和新意。
作者
范瑛
茹志威
Fan Ying;Ru Zhiwei
出处
《城市史研究》
2021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Urban History Research
作者简介
范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茹志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