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要求,需要从文化维度对其进行解读。立德树人要体现文化传承性,应做到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倡导行为规范、注重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热爱祖国和人民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文化传承,它注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理念,君子要负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倡导行为规范在古代主要体现为尊长爱幼的人伦秩序观念,人伦秩序的核心是“礼”,社会关系要秉承一定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最终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注重道德修养主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其把成为君子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立德树人要体现文化时代性,可从内容、形式和人的精神等三方面把握:内容上,立德树人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实现教育功能,还要在承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任务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形式上,需应用新技术传播文化,关注新的文化传承形式;人的精神方面,要与所处时代相符,体现特定的时代背景。立德树人在方法上需充分运用文化的渗透性: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理清文化渗透的思路,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约束、行为规范、日常安排都要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创新文化渗透的方式,包括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寻找有效的传播载体、发挥榜样作用、发挥学生自育作用等,从而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6期52-57,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2020年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课题“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培训机制研究”(JYBZFSXT2020013)。
作者简介
谢娜(1979-),女,上海人,硕士,上海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德育与教师教育;李辉(1981-),男,安徽淮北人,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