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它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存在,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文章将对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
买靳
机构地区
郑州二七纪念馆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数字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作者简介
买靳,河南郑州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马毅.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4):3-4.
被引量:10
2
陈燕.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
.中国民族博览,2019(3):77-78.
被引量:4
3
贾菁.
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路向[J]
.当代传播,2020(1):98-101.
被引量:42
4
朱烨青,王云庆.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及展望[J]
.人文天下,2019(17):57-6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郝建斌,王泽烨.
民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15-16.
被引量:4
2
杜京明,崔慧敏,武立君.
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
.兰台世界(中旬),2014,0(11):81-82.
被引量:1
3
宋丽华,李万社,董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知识整合平台建设[J]
.图书馆杂志,2015,34(1):73-81.
被引量:50
4
宋俊华.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
.文化遗产,2015(2):1-8.
被引量:118
5
巴莫曲布嫫,张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J]
.民族文学研究,2016,34(3):5-6.
被引量:130
6
周世菊.
基于数字化理念与方法的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保护[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2):108-111.
被引量:12
7
孙艳,黄荣贵,洪岩璧.
大数据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300年国际知名度分析[J]
.学术论坛,2016,38(6):106-112.
被引量:11
8
张兴旺,卢桥,田清.
大数据环境下非遗视觉资源的获取、组织与描述[J]
.图书与情报,2016(5):48-55.
被引量:23
9
赵跃,周耀林.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
.图书馆,2017(8):59-68.
被引量:34
10
周耀林,赵跃,孙晶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研究路径——基于本体方法的考察与设计[J]
.情报杂志,2017,36(8):166-174.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58
1
王娇,李志红.
基于CiteSpace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创新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5):368-374.
2
沈又琴,殷志强,徐曙光,邝耀麟.
手术在桥本氏病治疗中的地位[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2):155-157.
被引量:1
3
刘带,赵三银,宋贵林,邓培雄.
乡村文化复兴与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11):9-12.
被引量:2
4
宋利荣.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
.科技风,2019,0(36):196-196.
被引量:7
5
李国屏,王立平.
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8):296-296.
被引量:1
6
刘许文言.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J]
.城市建筑,2020,17(14):137-138.
被引量:2
7
牛金梁.
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传播的数字技术赋权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5):150-156.
被引量:42
8
哲阳.
青海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5):94-96.
9
李国伟.
智能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呈现与传播[J]
.新媒体研究,2020,6(22):23-25.
被引量:7
10
魏甜甜.
数字化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
.河北画报,2020(14):18-19.
同被引文献
8
1
翟胜增.
民间工艺传承视角下徐州马庄香包工艺发展途径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8):32-34.
被引量:5
2
唐海燕.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探究[J]
.风景名胜,2019,0(10):80-80.
被引量:1
3
马毅.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4):3-4.
被引量:10
4
杨武生,赵雪玉,盛宇,陈浩.
“互联网+”背景下徐州马庄香包包装设计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10):9-11.
被引量:4
5
李岩岩,林燕.
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探索[J]
.中国民族博览,2021(21):116-118.
被引量:20
6
周贵平.
数字化背景下常州非遗保护和传承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2):4-6.
被引量:4
7
刘建辉.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文化产业,2022(12):79-81.
被引量:7
8
杨春芳.
文化创意热潮下马庄香包发展的创新思路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9):87-8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李方.
虎丘泥塑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研究[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1-93.
被引量:1
2
岳子煊.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徐州马庄香包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8):30-3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孙磊,刘正宏.
基于文化资源创新的传统泥塑数字采集研究——以泥泥狗文化资源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7):107-111.
2
张晨洋,蒋煜祺.
基于文化遗产数字化角度浅析旅游发展新路径[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9):166-169.
3
李月娥,孙雪怡,贾玲.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研究述评[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9):208-210.
4
陆佳桐,周茗,莫非,程静语.
乡村振兴下的非遗之声——以徐州马庄香包的动态发展为例[J]
.艺术研究快报,2024,13(4):405-410.
1
潮汐·国际当代艺术展作品选[J]
.作家,2021(2).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