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代剧场实践中,抛弃传统剧场、基于“被发现空间”进行创作的特定场域剧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类型。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实践强调的是现象学意义上的场域,带有明显的仪式性和构建共同体的目标,其侧重点在于空间中的人;80-90年代的实践通常选择具有特定历史、社会、政治关联性的固定场域和相应的戏剧文本,侧重人与空间的关系,但仍以戏剧性框架作为人与空间的中介;21世纪以来的新型特定场域剧场以流动性为基础,或选择缺乏关系性、历史性和身份性的“非地方”进行创作,或以穿越城市空间的旅行作为基本方法,它们通常放弃戏剧性框架,使人与空间直接相对,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主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特定场域剧场不是一种固定范式,只有不断挑战场域特性的既有概念和样式,才能重新开掘其美学和政治潜力。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批准号:18ZD06)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01011437012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