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运用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试图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共生进化本质、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含义。研究发现:从结果层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质就是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之间的对称互惠共生,其过程即是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共生进化的过程;而共生进化的速度与水平,取决于共生单元的兼容性、共生资源分配的对等性与共生界面的完善程度。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共生进化目标,需要开展积极主动的“共生建构”。为此,要在市民化改革中引入和确立共生价值理念,强化公共政策的共生建构功能,完善关键性共生界面并持续改善共生单元兼容状态,从而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共生关系实现从非对称互惠共生到对称互惠共生的根本转变。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21-129,共9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视角下边疆多民族地区境外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研究”(18BZZ037)。
作者简介
姚德超,博士、出站博士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