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孙逸仙纪念医院专辑简介 被引量:2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悠悠风华岁月,漫漫征程如歌.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经历了百又五十余载的沧桑砥砺、薪火相传,如今已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中山医学院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至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医师在广州建立的博济医院.1866年,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嘉约翰在博济医院内建成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开西医教育之先河.孙中山先生于1886年在此习医.这所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而始建于1908年的光华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创建于1909年的广东公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也是中山大学医科教育源头.
作者 宋尔卫 SONG Er-Wei(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lignant Tumor Epigenetics and Gene Regulation,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Breast Tumor Center,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Breast Surgery,Guangzhou 510080,China)
出处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7-1012,共6页 Scientia Sinica(Vitae)
作者简介 宋尔卫,教授、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土(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广东省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副主任,1970年4月出生于广州市,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聘讲师,2004年9月起回国全职就任于中山大学,他多年来坚持临床--线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尤其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他发现了微环境中多种具有促癌功能的免疫和间质细胞新亚型及其促癌机制,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分离鉴定了重要促癌细胞因子的受体,揭示了微环境的免疫调控新通路,发现了长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传导的新功能,丰富了免疫微环境信号调控网络的机制,这些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为靶向肿瘤微环境及针对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SCI期刊发表论著146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1篇),Cell(3篇),Cancer Cell(3篇),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的多篇论著并应邀为Na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撰写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综述,所发表论文他引总数超过1万次,其中,23篇论著(第一作者4篇和通讯作者13篇)他引超过100次,通讯作者文章单篇他引达1392次.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臻溪生命学者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以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其研究成果两次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