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小岞民俗活动组织者(男性)为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女服饰”这一品牌来提升村落的声望,组织大批惠安女参与游神绕境。可见,惠安女参与游神绕境,是出于服务于男权社会的目的。但是,惠安女大量出现在游神绕境中后,她们在当地信仰活动中的地位,就从传统的为个人、家庭祈福的“私”的角色,转换到了为整个村落祈福、争光的“公”的位置。特别是一些虔诚的惠安女创建妈祖庙的举动,更进一步将她们推向了村落公共领域的前台。惠安女的信仰领域由“私”向“公”的演变,不是村落社会内在发展理路的结果,而是与外在社会的快速变迁密切相关。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演变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惠安女作为这一文化资本的承载者,才能够挤占和侵蚀男性的仪式空间,改善自身在当地性别结构中的地位。
出处
《宗教社会学》
2020年第1期139-154,共16页
Sociology of Religion
基金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活世界变迁中宗教问题研究”(2016JDZ0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范正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民间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