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南京火葬场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南京建设火葬场的直接动因在于:国民党定都南京后,国民政府驻地附近坟墓众多,南京市政府为此面临着“掘起搬运,势必狼藉难堪”的困境,于是有了建设火葬场的动议。但南京市政府酝酿和筹备了7年,进行了择址和宣传工作。在南京市市长、工务局、财政局、社会局、土地局及卫生事务处共同推动下,大营盘火葬场得以在1935年开工建设,1936年建成,成为南京首家官办火葬场。1937年1月9日《南京市市立火葬场管理章程》公布,该场正式运营。抗战胜利后,南京市卫生局接管和改造了清凉山火葬场。但民国时期南京火葬场火化遗体数量还相当有限。这段历史是民国时期火葬在中国缓慢启动和艰难推行的缩影。
作者 张绍春
出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基金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火葬事业研究》(16K059)。
作者简介 张绍春(1969-),湖南吉首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