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和运用,互联网迎来了加速发展,结果使人的信息化生存成为可能。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正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的重要思想工作,在当前环境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在教育对象被各种信息包围的图景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效果性不强的时代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的不匹配。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整体性地考虑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各种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影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模式。
作者 宁全荣 茹洁
出处 《北京教育(高教)》 2020年第3期61-63,共3页 Beijing Educ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JD710001) 北京化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信息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项目编号:PT1701)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9

  • 1[美]兰斯·班尼特 杨晓红译.《新闻.政治的幻象》[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153页.
  • 2[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5页、第269-270页.
  • 3《走向世界的思考-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成果汇编》,中组部干部局,2006年.
  • 4[美]哈罗德·D·拉斯维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5[美]乔姆斯基.《宣传与公共意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 6[美]玛格莱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共与新闻发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7[日]鹤光太郎.《政府的透明度(第三部分)—媒体的作用》[J].日本经济评论,.
  • 8夏林.《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 》[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s),2003,(1).
  • 9康兴平.“9·11”后看美国的“新闻自由”[J].新闻记者,2001(11):22-2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