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世纪初,旅日中国知识分子发现菲律宾革命给亚洲被殖民者提供了参与现代世界政治实践的新模式即去殖民革命,菲律宾启蒙派代表人物黎萨尔及其绝命诗由此作为反殖民资源进入中国的亚洲主义脉络中;而早在十九世纪末,以末广铁肠为代表的日本“兴亚论者”已将黎萨尔引为日本亚洲主义的例证。但本文试图指出,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黎萨尔及启蒙派的世界联合想象与中日的亚洲主义论述均有差距。启蒙派掀起的“宣传运动”的主旨,是要谋取在西班牙帝国内部的平等代表权,再通过西班牙语赋予的资质与欧洲现代性对话。黎萨尔的小说、诗歌和政论,均可看作菲律宾启蒙派的思想实验场,展现了启蒙派精英如何借重德、法东方学的研究成果,发明出一套旨在削弱西班牙殖民基础的符号化的策略性东方主义。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9,共35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简介
魏然,男,1981年生,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西班牙语文学、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学关系。近期发表的论文有《在笔与枪之间:〈讲话〉在阿根廷的阅读与挪用》(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3期)、《旅行书写、人文地理学与摩尔人——张承志解说的西班牙语世界》(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2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