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技术综述 被引量:31

Review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SAR)得益于其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工作模式,在最近几十年吸引了全球雷达学者的目光。作为一种有源雷达系统,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成像过程中会受多样式复杂多变的强电磁干扰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合成孔径雷达最终的高分辨成像结果,因此,如何有效对抗复杂电磁干扰是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感知的难点和重点之一。该文针对不同的干扰样式、干扰来源、干扰散射机理、雷达天线配置、目标特性等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及高分辨成像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思路进行了总结梳理,并依照干扰对抗算法的本质,对近些年代表性的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算法的文献进行介绍和归纳,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recent decades owing to its allweather and high-resolution working mode.As an active radar system,the high-resolution imaging process of SAR systems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strong,complex,and variabl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that can severely affect the final high-resolution SAR imaging results.Thus,developing ways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is a major challenge and focus of SAR detection.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 the key elements and main concepts underly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high-resolution SAR imaging,including different interference patterns,interference sources,interference scattering mechanisms,radar antenna configurations,and target characteristics.We then consider the essential task of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lgorithms.Recent papers that detail the representative SAR algorithms used to mitigate suppressed and deceptive jamming are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作者 黄岩 赵博 陶明亮 陈展野 洪伟 HUANG Yan;ZHAO Bo;TAO Mingliang;CHEN Zhanye;HONG Wei(State Key Lab of Millimeter Wav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出处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106,共21页 Journal of Radar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01112,61801297,61801390) 十三五领域基金(6140413022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90330) 深圳大学科研启动项目(2019119)~~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压制干扰 欺骗干扰 干扰抑制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uppressed jamming Deceptive jamm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黄岩(1991–),男,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201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孔径雷达和MIMO雷达抗干扰技术、图像处理及解译、机器学习、目标检测与识别等。目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等雷达抗干扰技术相关的纵向课题。E-mail:yan_huang@seu.edu.cn;赵博(1986–),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助理教授。201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深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2017年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雷达系统设计、雷达信号处理、高分辨遥感探测、电子对抗、压缩采样与信息恢复等。E-mail:b_zhao@szu.edu.cn;陶明亮(1989–),男,湖南株洲人,博士,副教授。201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首届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7年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和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技术。E-mail:mltao@nwpu.edu.cn;陈展野(1993–),男,湖北黄冈人,博士,讲师。2019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地/海面运动目标检测。E-mail:czy@cqu.edu.cn;洪伟(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IEEE Fellow,CI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毫米波亚毫米波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射频与天线技术。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承担完成多项国家973、863、创新群体、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等奖各1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多项科技奖以及IEEE 802.11aj国际标准杰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E-mail:weihong@seu.edu.c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1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274

引证文献31

二级引证文献1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