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扣扣案引发的网络舆论与司法的冲突尽管张扣扣案已随着主角被执行死刑而尘埃落定,但从案发至案结的一年半时间内,网络舆论与司法机关一直对张扣扣的犯罪动机、是否应被判处死刑等问题存在巨大分歧。张扣扣究竟是“复仇雪恨的英雄”,还是“厌世报复的罪犯”?双方各执一词,在网络进行激烈交锋,一度占据了各大微博热搜的头条。网络舆论倾向于将张扣扣的杀人行为评价为“英雄举动”,以“王家儿子在乡镇政府工作”为由质疑1996年判决的不公,认为张扣扣22年后为母复仇的行为无可指责,甚至极力诠释出张扣扣“忠孝仁义”的形象,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张扣扣予以同情、怜悯与赞许,在普通民众之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2,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预防刑法的法治限度研究”(编号:18CFX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夏:河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王雪婷:河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