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是我国农地问题的两大难点。若二者能够协同发展,既可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也可以撬动农地财产权能。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土地托管与农地收益抵押协同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地抵押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实现了良好的抵押土地价值评估机制,提高了标的物的违约处置能力,破解了农地收益抵押中的核心问题;农地收益抵押满足了参与土地托管农户的资金需求,保障了土地托管合约的稳定性。因此,“土地托管+收益抵押”模式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以从政策上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托管,并鼓励其开展多样化的农地收益抵押融资方式。
出处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80,共8页
Rural Economy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性农户有效合作的机制和组织形式研究”(编号:2018M631508)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9年重点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编号:CIRS2019-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实现绿色转型的典型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20NDQN298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胡凌啸,讲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市100048;顾庆康,博士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北京市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