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沿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创的道路,与改革开放的精神相适应,实践唯物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体现那个时代精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笔者的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主体性。它要穿透那堵以强横的气势、与“两个凡是”精神相适应的、固化的墙,为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拓展广阔的空间。在哲理上,它的表现就是对于新的现实的主体性规定,对于未来的主体性创制。实践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并在此之下强调主体性的积极作用。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特征是把对世界的认知、把握建立在作为“主体”的“自我”(纯粹自我,或确切地说是“自身”,而不是经验自我)的基础上,从这个“自我”出发建构认识论和实践哲学。但实践唯物主义的主体性不是这样,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只是以主体性精神来改造和重构那些一度被僵化的哲学原理。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34-235,共2页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