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旌恤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制定的由上而下的道德表彰制度,具有严谨的规范。清咸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关于战争期间死难者的旌恤与纪念制度基本已有定制。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结束,由于战争伤亡众多、地方督抚势力的扩张等多种因素,旌恤与纪念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调整。在此过程中清中央政府的部分职权逐步下放至地方,后者通过主持当地的旌恤与纪念程序,在地方道德重建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2,共6页
Academic Forum
作者简介
魏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市博物总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