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梳理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产生背景、创建过程以及主要观点。作为一种有别于用语言系统区分族群的方法,该理论提出之初是为了应对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文化模式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推进与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学说得到不断的修正与重塑,在民族教育研究、民族城市移民、民族生态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影响经济文化类型变迁的大环境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移民(农民工)、大众媒体、商业文化环境、扶贫政策等现实因素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2013年以来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了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发生变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认为现阶段重新审视中国经济文化类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巫达
王广瑞
Wu Da;Wang Guangrui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35-44,共10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中国软实力研究”(编号:14JJD850004)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编号:18A04S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巫达,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邮:wu.da@ muc.edu.cn。北京100081;王广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电邮:1139182678@qq.com。北京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