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板荡”系《诗·大雅》两诗篇名,后人绾合成一语词性典故,借以指政治黑暗、朝纲紊乱、社会动荡。“板荡”一词汉末已有用例,而最为人所熟知者,是唐太宗贞观六年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之名句(吴兢《贞观政要》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6页)。此诗之后,“板荡”一词用量骤然飙升,就宋、明、清三代现存文献察看,各朝皆有上百甚至上千次之多。然考察此词之形成,却与先秦流传之《诗经》面貌和两汉《诗经》今古文分什有关。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18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3&ZD06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虞万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