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济宁渔鼓戏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济宁渔鼓戏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它自宋朝后期传入山东一带,主要流传在济宁、菏泽、泰安和临沂。它自传入济宁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体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建国后、文革前的活跃期,主要表现形式是演出场面多、内容丰富、听众多,一度风靡一时;但演出形式单一,演员多以谋生为主,缺乏创新。二是文革中,济宁渔鼓戏也与其它地方戏曲一样,一度受到摧残,演出艺人受到迫害。三是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渔鼓戏又获新生。目前渔鼓戏得以普及,它的演出、语言、内容、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四是随着山东渔鼓戏被列为山东非遗,它的发展更加得到了济宁各级政府的重视,出现了一个抓普及、抓提高、抓育人的新局面。为将来济宁渔鼓戏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留足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作者 仙景
机构地区 济宁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483-483,共1页 Tea in Fujian
作者简介 仙景(1979-),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