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掐丝珐琅起源于元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属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在民间则被称作“景泰蓝”。它是元代时期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大食窑”器。我国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终于制作出这种别具一格且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金属掐丝珐琅。它属于低熔点的玻璃质,烧成温度约为650~800℃,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珐琅彩料画在瓷胎上烧成的器皿就成为“瓷胎画珐琅”。
出处
《金融经济》
2018年第11期66-67,共2页
Finance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