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扶贫与脱贫互为对象性的价值结构间看似存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时性分水岭,实则是共时性的、相互支撑的有机价值整体。破解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急躁和厌战情绪,应正确认识到当前扶贫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加快完善扶贫攻坚的制度机制和组织保障,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评估和监督,还要以"精准扶贫"要求提高扶贫主体素质、营造扶贫文化,有效约束个体的不良行为与思想倾向。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7-58,共2页
People's Tribune
作者简介
张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