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牙体缺损修复中,当牙体缺损范围较大,无法形成足够的全冠固位形时,常利用根管桩为核及全冠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支持。早期的根管桩为成品金属桩或铸造金属桩。金属桩强度高、不易折断,但其弹性模量远高于牙本质,会在牙根颈部和桩末端形成应力集中,易致根折,且会对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造成干扰,金属色泽及不透光性也使其美学性能不佳[1]。临床上需要一种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的非金属桩来补充、代替金属桩,用于牙体缺损尤其是美学区牙体缺损修复中。
出处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8年第3期121-127,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470903)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G2014 MS10)
作者简介
胥春,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牙体、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治疗。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0余项局级以上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1篇,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