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研究背景针刺伤是指在工作中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等针具引起的皮肤损伤,包括(相对)无菌的针刺伤和污染的针刺伤。护士作为临床护理操作的具体实施者,每天需接触大量的针具,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1]。据国内外调查,在所有的卫生职业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2-3]。据调查针刺伤发生率排名前3名的是小儿科、肝胆外科、急诊科[2]。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急诊患者量大,儿科患者对护理操作配合性较差,在穿刺、注射、拔针等过程中不配合;同时本院也是教学性质的单位,每年均有大批量的实习生进入临床工作。因此,作为以儿科为主的急诊科,本科针刺伤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国内针对妇幼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相关研究较少,关于针刺伤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对照研究较少。2 研究目的调查描述本院妇幼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分析影响本院妇幼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止针刺伤的措施,通过实施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本院妇幼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出处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415-417,共3页
Chongqing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