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木垒河》的扉页上,李健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就让我们想到陈忠实也曾在其巨著《白鹿原》开篇,写下这样一句话。两位作家同时选择“秘史说”,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共同的价值选择——史诗情怀!不过,创作视角、审美体验、个性气质、价值追求等方面的不同,又让前者成为天山脚下的新疆往事,后者则立足于记忆中的陕北情怀,关中历史。在这里,不做具体论述。“秘史”一词,意为隐秘的历史,比官方正统历史更具包容性和民间性,一方面注重细节的真实,另一方面又追求情节的夸张,人物的饱满。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称小说的使命是“揭示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一面”,①这正是秘史小说的价值。《木垒河》具有“史”的价值,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新疆底层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前夕,将中国新疆农村的社会景象、民族心理细致而具体地呈现出来,至于“秘”的意义,则在于探索作家李健的文本价值与审美情趣,领悟其落笔所在。
作者简介
刘小琳: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晏杰雄: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作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