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楚雄州地处滇中干旱区,茶园大都建在海拔1600~2300 m以上的高山密林中,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现有投产茶园面积2666.7 hm2,生产厂家125个,拥有年加工能力为1200 t的初、精制加工设备600台(套)。2017年毛茶总产量1150 t,毛茶总产值6100万元,第三产产值1.78亿元,全行业总产值约2.4亿元。茶农总人数为11 588人,茶农总收入为4128.96万元,纯收入为1650万元,人均收入1400元;亩均产量27 kg,亩均产值1100元,平均价格42元/kg。一、发展历史1.1964—1970年,以队办、联队办方式发展,茶园面积从6.3 hm2发展到320.7 hm2,产茶量从2.1 t增加到3.7 t。2.1971—1982年,以集体投劳,粗放种植方式发展,全州茶园面积从320.7 hm2上升到3740.5 hm2,产量突破200 t,有茶场172个,发展茶叶重点户、专业户8644户,后因管理不到位,茶园大量荒芜,面积减少到2148.9 hm2。3.1983—1995年,以速生密植丰产茶园的方式发展,茶园面积从2148.9 hm2增至2917.9 hm2,产量由273.5 t增至570.7 t,产值从144.41万元,增至559.82万元。4.1996—2008年,以优质茶叶基地建设的方式发展,茶园面积从2917.9 hm2增至3026.6 hm2,产量从570.7 t增至664.1 t,产值从559.82万元增至1774.79万元。5.2010年以后,双柏县法脿镇农户在白竹山茶叶公司的带动下实现小区域跨越式发展,全州茶园面积达到3333.3 hm2以上,实现恢复式增长。二、基本情况(一)产地环境楚雄州茶叶基地多建在北纬25°以南,海拔1600~2300 m的高山地带,地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州2/3的茶园属于茶叶生产的适宜区,1/3的茶园属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化佛山、白竹山、哀牢山的高山密林中,空气清新,茶园土壤以红壤、红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周围无三废污染。
出处
《云南农业》
2018年第5期36-39,共4页
Yunnan Agriculture